標籤

about Sasha

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

[書籍心得] 第三人



我非常喜歡這位作家腦袋裡面的東西,思考的深度與廣度都是前所未見(還是我知識太淺薄?)

如果要給這本書推薦分數,滿分10分我給11.5分!!!(破表阿)

本來在圖書館借這本書,閱讀完之後馬上就去下訂一本全新的了,發自內心的認為,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。

因為《第三人》是散文格式,又有分不同主題,所以很適合上班族下班後隨意看個一兩篇唷~

喜歡電影的人,也很值得看本書,因為裡面也有提到許多電影人才知道的片段,讀到的時候,會有一種『原來有人跟我一樣喜歡這裡』的知音感與幸福感。當然看的時候也會做筆記,因為她有提到一些我還沒看過但是被她這樣一說就很想看的電影,總之,電影迷也可看看這本書。


---

于華在《十個詞彙裡的中國》一書裡,用十個名詞的方式,論述他所認識的中國;而胡晴舫在本書,則是以幾個跟台灣有關的主題,隨意閒談她對事情的看法。

我最喜歡的是【世代篇】,裡面對中年人的喊話,讓人看了感同身受卻又萬般無奈:『其實,反叛並不是年輕人必有的特質......他們在學校受制式教育,幻想無限可能的將來,實際上他們的命運早已遭社會權利高層所規劃,無論夢想多麼遠大,依然只能長大成人一段時間,很快便在逐漸貢獻己力之後損耗殆盡。』

會這樣說,不是沒有原因的,因為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,醫療的進步,『老人看不出理由需要退場,作為勞動市場的新來者,年輕人逐漸滑落為不確定的世代。』胡晴舫半開玩笑的提出,老人如今為勞動市場的既得利益者、掌握主流發言權、擁有資源並強化自己的福利,或許在這多元的時代,除了要給婦女、殘障、少數民族等團體的保障名額,我們也該給逐漸邊緣的青年多一個青年保障名額。

另外印象滿深刻的,是【社會篇】,此篇講明星、愛情、減肥、名牌、有錢人,哈哈哈,都是一些會吸引眼球的主題XD。在【銜金湯匙未免太沈重?】一文,胡晴舫談論了一些生來就有錢的第二代,他們的生活與對自己的價值,例如『路克‧威爾嘲諷人們跟他共進午餐的唯一原因是因為他們知道他會買單』、『作為豪門後代最困難的地方在於無法交代自己究竟靠何營生。初次見面,別人說自己是木匠、廣告人還是高中教師......他卻只不過是個有錢人。』、『有錢人家孩子的困境......到最後卻活的最不肯定......就連世人最寶貴的愛情均入不到骨子裡面去。』

這一篇談論有錢富二代的文章,是我看過寫最好的。

【資訊篇】裡面的文章,針對全民當網路糾察隊,政府資訊的保密與解密、還有我們對資訊是用想的、聽的還是用看的?都有很發人深省的觀點。

舉例來說,網路糾察隊乍看之下是好的,將不對的事情波上網,讓眾人譴責,但是為什麼我們不是當下制止?而是冷眼旁觀錄下之後才上傳?這樣是不是無形中也給了所有人拿手機錄影拍攝的權利?拍攝的畫片如果是斷章取義,閱聽人有能力分辨嗎?

另外,以前我們是文字的時代,用文字描述意境、表達想法,現在卻變成畫面是一切,文字簡單、淺白、聳動才是重點(現在連文字都變成圖案了),音樂也要配上畫面成為音樂錄影帶,讓人『看』音樂。

不過,網路便利也會連帶讓資訊透明,政府預算如何使用、怎麼分配,如果能夠資訊透明化,或許也是一件好事,能增加人民對政府的信賴感(呼籲一下,這也是柯文哲的政見之一阿!),不過現今政府依然不把資訊公開,我想不是做賊心虛就是身上有屎吧~

至於【島嶼篇】、【金錢篇】、【環境篇】我就不多說了,都很好看,但想特別提的是【都市篇】。

『說到底,香港導演王家衛拍來拍去,都在拍同一個故事。那個故事,其實是一座城市的身世。而那座城市,名字就喚做香港。』

這一段摘錄自【再看一眼,一眼就要不見了】,這一篇是我的最愛,胡晴舫用一種角度貫穿導演作品,我看得大呼過癮,裡面也有提到我愛的阿飛正傳。

『城市人出門渡假,卻愛上原本只是暫時停留的地方,就像結了婚的人愛上了配偶以外的對象。』

這一段摘錄自【第二個靈魂】,我覺得她的文筆真的好好喔~而且這篇也有提到很多電影,許多意境跟巧思我看了很喜歡。

『然而,我們終究無法阻止城市演變,一如我們無法阻擋歲月流逝。』

這一段摘錄自【記憶是一台時光機器】,此篇有淡淡的哀愁,城市的記憶與我們的記憶,是一體的,腦袋裡常常有小時候對街角或巷口的回憶,究竟是我們變老了,還是城市長大了?

『宮崎駿顯然不同意這種都市化趨勢。所以他故事裡的角色們總是從都市搬到鄉間,例如神隱少女、龍貓等。他對城市長大的孩子也很有意見,千尋剛開始顯得傲慢懶散,對萬事均莫不關心,故事發展到中間,她變得積極勇敢,感情豐富,並且懂得勞動的尊嚴。』

這一段摘錄自【世界從此沒有結局】,雖然這點在講人口流動與都市化的關係,卻提到多部宮崎駿電影,並闡述他的觀點,我也很喜歡這一篇,不但對宮崎駿多了另一層面的了解,也對人口流動的議題有其他的看法。

『香港居民與大陸遊客的衝突更前所未見。內地豪客已經不是來吃吃喝喝,買點名牌奢侈品,他們大手筆炒樓炒股,依賴香港銀行系統存錢做投資,使用香港醫療設施治病生孩子,送孩子進香港學校受雙語教育。』

這一段摘錄自【城市之癌】,搭配近來佔中主題,竟意外的適合,但看完真的會有一種難過的感覺...。

其實,我始終喜愛書籍多過於網路文章,一本書的產生,至少會有作者、編輯與其他推薦人士的校訂,知識可信度遠比網路文章要高。而且,多一個機會,能夠完整且系統性的吸收作者腦袋裡的想法,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
希望更多人可以感受到這種幸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