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

about Sasha

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

[電影心得/書籍推薦] 是枝裕和導演作品+宛如走路的速度

喜歡侯孝賢導演作品的人,可以看這位導演的作品。
喜歡侯孝賢導演作品卻又覺得太慢看不太下去的人,可以看這位導演的作品。

他的作品淡淡的,卻又比侯孝賢導演的步調快一些,偏偏又很貼近生活,常常容易讓人反思,我很喜歡。

我想分享他其中五部作品的心得以及他的一本書。

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,Nobody knows
橫山家之味,Still Walking
空氣人形,Air Doll
奇蹟,I Wish
我的意外爸爸,Like Father, Like Son

電影的名稱,其實我覺得英文片名比中文片名更貼切,每一次看完電影,再回過頭來看英文片名,都覺得更能打動人心。

選擇看這五部片的原因,是因為台北市圖書館免費借到(請大家善用資源囉),所以就很順的把五部看完了。

裡面除了《空氣人形》不是講家庭外,其他部都是講家庭,而且是各式各樣的家庭型態。




五部都很推薦,但如果要比較輕鬆的電影,我推薦《奇蹟》、《我的意外爸爸》。

接下來是《橫山家之味》,而《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》與《空氣人形》都有點沈重(但都非常好看)。

我很喜歡溫柔細膩的導演,溫柔是指對待生命的用心,不管是任何角色,他都不苛責,影片中的房子、跑過的電車、路邊的花,每一件事物他都認真對待;細膩是指每一個細節,他都注意到了。

一般我們睡覺就直接睡了,但如果有天要拍我們睡覺的樣子,突然間手就不知道要怎麼擺,或是開始想說,我們之前睡覺姿勢是怎樣的?導演拍睡覺、拍走路、拍家人間的對話,都是不斷的觀察、修正,再觀察、再修正,務必達到最平常的樣子。

《奇蹟》裡面,教室後面的布告欄,有學生貼的毛筆字作品,隨著時間過去,布告欄上的毛筆字作品也跟著替換,他就是一個這樣細膩的導演。

其實,這些電影,每一部都去挑戰人類以為『理所當然』的事情。

我的意外爸爸,就是你覺得孩子是親生的比較重要,還是一起生活過的時間比較重要?

奇蹟,是當大人離婚後,用孩子的觀點去看待離婚這件事。有很多很好笑、十分童趣的觀點,但最後也是讓人有點哀傷。

我非常喜歡孩子把一件事情當真,而且傾盡所有也想去完成的那種感覺,多去做一些事,就會更了解自己,比無能為力的胡思亂想要有用多了。

空氣人形,挑戰人對性愛的充氣娃娃這件事。電影裡有三個畫面讓人心動、心痛。

一是女主角自卑自己是裝滿空氣的娃娃,一個長椅上的老人告訴他,他身體裡面也是空空的、大家身體裡面都是空空的,而且空空的人越來越多,是不是表示越來越多的人生命也都是空空的呢?活到現在,到底又真的裝了什麼呢?

二是有兩個畫面,都感覺女主角在哭,只是她沒有眼淚可以流,她眼裡的哀傷,比真實的眼淚更有力道。

三是女主角跟純一性愛的畫面,每一個不愛女主角的人,都會插入女主角的性器官裡,可是真正愛女主角,而女主角也愛的人,反而是她將視之如性命的空氣交給對方,純一幫女主角吹氣,好像女主角身體裡面流動的都是純一的愛、純一的氣,等到反過來時,愛就變成了死亡。

是枝裕和導演在2014年時出了一本書,內容是關於他的生活、電影與創作等小事,書名是《宛如走路的速度:我的日常、創作與世界》。



我是先閱讀了這本書,才去看導演的電影。(所以不認識導演的人也很適合看這本書)

因為書中讓人喜愛的元素實在太多了,包括很簡單的小人設計,一面閱讀一面看到書中簡單的線條,都讓人覺得莞爾。

另外,我覺得有一個機會,可以看到別人細膩的思考、述說他自己的生活小事,是一件很美好的事。導演在這本散文集裡,隨口談了許多對生命的看法,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拍攝現場的一些趣事等等。

書本身也是平平淡淡,如同導演的作品,也如同導演本人,更如同我們自己的人生。

比起結果,我想導演更重視過程、重視當下、覺得無意義也無所謂,就因為『世間也需要沒用的東西,如果一切事物都必須要有意義,會讓人喘不過氣來。』

我想,書中一段話最能傳達導演的中心思想:
『我之所以製作電影《奇蹟》,是想讓目前三歲的女兒在十歲時觀看,我想用電影來傳達這樣的訊息:世界就是這麼多采多姿,日常生活就是這麼美麗,生命本身就是「奇蹟」。』

因為太平淡了很難推薦XD,可是卻會攘人愛不釋手的反覆閱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