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持遙遠的距離,又會覺得自己不孝(因為他們對你很好),在靠近與保持遙遠之間,不斷擺盪,內心總是痛苦不堪,不是責怪自己,就是想責怪父母,責怪父母到頭來又是怪自己怎麼可以這樣做。
幾年來,不知道為了自己的父母流過多少次眼淚。
但在幾個禮拜前,突然想通了,就是找到一個可以跟父母相處的方式與想法,而不會讓自己不舒服。
我不知道跟看這些書有沒有關係,或許有關係或許沒關係,但至少表示,不管我與父母的關係多麼痛苦,我都沒有放棄,每個人跟父母都只有一套自己才懂的邏輯與痛苦,所以這些書,多半都只能參考用,讓人一邊閱讀一邊想著:「哇,原來他/她有這樣的爸媽,但是他/她用這樣的方法與心態面對阿~」
以下的推薦,我並沒有按照閱讀順序,請大家隨意去圖書館借來看,圖書館都有。
《菊次郎與佐紀》 北野武著
這是一本很薄的書,一、兩個小時即可看完,而且非常好看!
滿輕鬆的,時常看得哈哈大笑,前面寫媽媽的故事,後面寫爸爸的故事。
北野武是個率性的男生,所以對管太多的媽媽不滿、對很廢的爸爸也看不順眼。
但明明自己也不怎麼樣。
看這本書,很奇妙的是,明明有時候可以體會北野武的心情,但又會覺得,北野武憑什麼這樣評論自己父母阿,但其實這些心理的聲音,很多時候都是在對自己說,用一種抽離出來、看第三人的角度,來檢視自己對家庭關係的看法。
這本非常非常推薦(就算沒有父母關係問題的人,這本也很值得看,因為就是一本很好看的書。)
《何不認真來悲傷》 郭強生著
這一本書很悲傷,但非常好看。
是作者照顧失智父親的親身經驗,但過程中,總是會不斷回憶小時候自己的家庭、手足與母親。
看這本書,會讓人不斷省思自己的家庭與手足關係,也彷彿提醒自己,我在意的許多小事,放在疾病面前,都十分渺小,而且等到父母其中一人生病時,我能夠給予怎樣的付出與照顧,現在的人生安排,總有一個時段,要把照顧與陪伴父母的可能性給排進去。
這本書是我去年的時候看的,印象中邊看邊哭,哭得好慘。
想要大哭的人,推薦看這本書。
《我媽媽的寄生蟲》 林尉昀著
這也是一本,作者因為父母的因素而自我糾纏多年的一本書。
從她是孩子,到她出國想證明自己,再到她成為母親的故事。
裡面有一段,她說她想證明自己,而做了許多事,但其實根本不知道在證明給誰看,這一段我超級可以體會,因為內心深處覺得自己很沒價值,所以想要透過一些事情來得到肯定與價值,不過,說穿了,都是自己看自己的方式。
不過這本書我覺得唯一有個缺點,就是作者敘述的時候,使用太多括號做補充說明了,讓人閱讀得好累。
但整體而言,就內容來說,是一本十分推薦的書。
《靜子》佐野洋子著
靜子是她的母親,母親過世後,她才出這本書,不過書封上她直接寫「給她從未愛過的母親」,當時書一出,造成許多讀者一片譁然,「女兒可以不愛母親嗎?」
我一邊抱著罪惡感、一邊閱讀這本書,比較可惜的一點是,這本是她癌後所寫,所以有些地方是重複描述、或細節有點反覆,但並無損於這本書的價值,自然也是好書一枚,但推薦度沒有前面幾本那麼高,一來是時代變化有點大,二是描述的重點不大一樣,但這本書也有一定的水準,只是因為我看過她其他作品,相較之下,更喜歡其他本書而已。
《擁抱不完美:認回自己的故事療癒之旅》周志建著
作者是諮商師,本身也有跟母親相處的痛苦,透過敘事治療,慢慢的修復自己與母親之間的關係。
這本雖然偏諮商輔導,但整個閱讀過程是舒服的。
有點像,作者自己示範,如何拿敘事治療用在自己與母親身上。
有一些句子我還滿喜歡的,有學起來,有一些觀念可能也有跟著改變吧。
(不過不知道為什麼,這一本閱讀到後來我會有點膩,不過其他人閱讀倒是頗給好評就是。)
整體說起來,對我而言,不斷的閱讀、參考他人經驗、學一些方法與觀念,對我無形之中幫助是很大的,或許很多觀念,只靠自己無法面對,也或許很多觀念,知道了但需要時間才能消化,總之,我將這些有幫助過我的書,分享給大家。
推薦"我一個人記住就好"。詩人許悔之陪伴父親至終點的過程
回覆刪除反過來想,父母對小孩也可能抱有不一樣的想法,母愛也可能是種束縛。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/馬尼尼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