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很懂,當年上映時,為什麼會猛糟批評。
李安說,這一部當年的迴響比推手和喜宴都低,什麼獎也沒得。但幾年過去後,常常都有許多人告訴他,最喜歡他的作品--飲食男女,連他也搞不懂為什麼。
我很喜歡很喜歡這部片,他讓我看的揪心,重看一次,揪心的部分不變,卻對這部片有了更多的感觸。
這一部片有太多矛盾,可卻也是這樣的矛盾,造成這部片子的高潮迭起。
首先是每周日晚上的家庭聚會,這本應是家人聯絡感情的時刻,卻變得像是冷冰冰的例行公事,父親與三個女兒,同住在一間屋子,卻完全對彼此不瞭解,總是直到餐桌上,某人宣布一件大事,才迅雷不急掩耳的搬出。大家一起吃飯,不是吃了幾口開始吵架,就是有事情發生,連吃的機會都沒有。向來傳達感情的食物,怎麼在片中的一開始,卻出了問題?
朱師傅有很多特色是片中的重點,像是他的味覺,他所堅持的周日家庭聚餐,他的好友文叔,以及他的職業,這些在片中,都佔有許多地位。二女兒家倩也喜歡做飯,卻因為老朱是廚師,認為女人不能做廚師,把他從廚房趕出去,造成父女之間的隔閡與怨恨;文叔是老朱的好友,也是最疼家倩的長輩,做了兩人的潤滑劑;老朱的味覺,從喪失到恢復,比喻父親在情感上從壓抑到解放;家庭聚餐,也是整部戲前進的主要指標,每一次的家庭聚餐,總是有事情宣布:
第一次,家倩在外面買房了,錦榮的媽媽要從美國回來了。
第二次,家倩的房子沒了。
第三次,小妹懷孕。
第四次,大姊早上已經公證了。
第五次,父親在關渡已經買房,做好跟錦榮廝守的準備。
第六次,也是最後一次,父親的味覺恢復了。
藉由這幾條線,讓劇情整個連串起來。
而支撐這條線的人,便是家倩。
他想搬出這個家,其實只是想找個地方煮飯而已。可是當時的他,不知道這件事,只知道他在這個家快喘不過氣,跟姐姐無法溝通,妹妹還太小,跟爸爸又老是吵架,他想搬家。
文叔告訴他:你要放下你心中對父親的怨恨,當年要不是父親將你從廚房趕出來,你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。
家倩撇撇嘴,不滿的說,從來沒有人問我領不領這個情。
這對父親與女兒,真是再相像不過。兩個人都會批評對方的廚藝,一批評,雙方就大呼小叫起來,每每要表達對彼此的關心,另一方卻又像刺蝟一樣,築起對自己的保護,說我很好,不需要你來替我操這個心!
他們都在尋找能夠吃他們做的菜的人,家倩對做菜有難以忘懷的情感,所以他才會開心的煮一堆菜給前男友吃,分享升職的喜悅;而老朱,也只是想看到因為吃他的菜,而露出滿足笑容的人而已,所以寧願吃錦榮硬的要命的排骨,也願意每天做飯送到學校去給珊珊吃。
隨著時間慢慢過去,家倩發現很多事情不再是他當初想的那樣,小妹和大姊搬家,前任男友要結婚,文叔去世,父親去看心臟科,他的投資失敗,一切事情一下子朝他席捲而來,讓他不禁去思考,他要什麼?
在大姊嫁出去後,早上,父親照例去叫家倩起床。他先是將手放在家倩的身上,輕輕的搖他,溫柔的喚著:家倩? 家倩沒有醒,可是我眼眶卻濕了。那種小心翼翼想呵護對方卻又不知道怎麼做的神態,真的很感人。
最後在門邊,被遺留下來的家倩,看著父親,父親也看著他,那種眼神的交流,看似什麼都沒說,其實卻什麼都說了。家倩上一秒,才跟李凱說:我想多陪陪爸爸,我想他需要我。這場梁伯母昏倒的鬧劇,卻著實打了家倩一巴掌,打得好痛,卻也把他打醒了:他什麼都不要,他只要煮飯!
因此,看似前衛的家倩,實則是最傳統的那一個。他選擇撐起其他人避之唯恐不急的房子,當初口口聲聲說要離開的那個人,最後卻留下來,並且堅持將周日的傳統聚餐繼續傳承下去。房子空蕩蕩的,可是家倩不孤單,經過這一些事,他選擇面對自己從小被壓抑的廚房夢--老朱走了,還有他,朱家倩,老朱的女兒。
看了好幾篇這部電影的影評,您的評點最有到點....見人所不見.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