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愛過的那個時代
川本三郎原本只是很單純的想要寫60年代的事,關於自己記者的經驗回溯,可他卻沒料到,既然提及記者生涯如何開始,自然也要寫到怎麼結束,彷彿是安排好的一般,作者本人使用被時間解救的魔力,緩緩道出那段『不光彩的過去』。
率性、浪漫與有著獨特行事風格的川本,是讀者們率先接觸到的;年輕時的川本曾在採訪期間,和早稻田的大學生打起架來;也曾用五百元去東京流浪一個月,將此體驗寫成報導,為此還成功的跟流浪漢打成一片,本以為這樣隨性的個性到後期不復見,沒料到在監牢的時候,川本跟隔壁的流氓混熟,在苦悶的監牢裡,倒也還能因為釣魚成功(借火點煙)而歡呼。
此外,最讓人欣賞的無非是作者對自己的『誠實』。打從一開始,因為只想當記者,也沒考慮記者以外的其他工作,就無所事事的做了一年的浪人,看到這段不禁讓人莞爾,川本從一開始的職業選擇,所流露出的執著程度,也替後期的故事埋下了伏筆。而他將街頭當做大學的那股浪漫情懷也讓人印象深刻,身為東京大學法律系的學生,生活卻離大學、法律、同班同學越來越遠,離電影、爵士樂和戲劇則越來越近,嘈雜的街頭是他無法戒掉的味道,每天都要去報到。就當時社會的眼光來看,川本不管在學校或是社會,皆是格格不入的對象,而這樣的傻勁與勇氣,放在現在年輕人的身上也很少見。
收斂後開始哀傷。在那個時代,『溫柔』要用粗暴的面貌來展現;而真正的暴力,卻用非暴力的樣貌出現,當政府、學生與記者,這三個角色因政治而有了互動,身為政治線記者的川本,又該如何面對?記者、雜誌社與自己的立場,三者沒有達成一致時,要將哪一個身分推上最前線?被壓抑住的那個身分,是不是會無聲的在心理哭泣呢?
最後是一場如風暴般預想不到的事件,撼動了川本一直以來所相信的。那是他曾致力捍衛的線人,付出所有一切,不顧朋友、家人、總編、局長的反對,甚至為此對抗法律、警察,而那名線人不但不值得信任,也毫不猶豫的背叛了他,使他陷入巨大的懷疑與傷痛:他這一年來所堅持的,到底是什麼呢?毀了自己的人生、聲譽、職業,甚至讓身邊周遭的朋友、家人都陷入調查,背負著這樣大的壓力,只因為對自己職業道德的要求,但是,這一份道德究竟是為誰而背?一切釐也釐不清的問題,只能悶悶的壓在心理,無力反擊。待事件結束後,便消極的禁止自己談有關當今政治的事,這是他活下去的方式,因為對於政治,他已無法相信自己。
於是,這個時代的溫柔,替他的記者生涯畫下不完美的句點,但對他的人生,卻只是一個逗號而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